用户名: 密码:

产业市场研究中心

关于委员会

GMT市场:我国乙二醇行业的市场分析

[2015-02-03]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防冻剂,此外还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石油路线,此外还有以煤或者天然气为原料,先制得合成气(CO+H2)后,再通过直接法或者间接法制得乙二醇的煤化工路线。


    0 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截止到2014年9月底,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达到602.3万t/a。2014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见表1。





    目前,我国乙二醇行业的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石油乙烯路线和非石油煤化工路线并存,引进技术与国产技术相结合。其中,采用非石油法煤化工路线的乙二醇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3.20%.采用石油乙烯工艺路线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6.79%。在石油工艺路线中,采用SD工艺技术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2.81%,采用Shell工艺技术的生产能力约占18.88%.采用DOW化学公司工艺的生产能力约占15.11%。


    (2)技术开发主体多元化。我国石油乙烯路线乙二醇生产装置郡是引进国外技术,而煤化工工艺技术则是国产技术。在煤化工技术中,除了福建物构所-丹化科技集团之外,还有如华东理工大学-安徽淮化集团以及上海浦景化工、鹤壁宝马集团和五环工程公司以及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天津大学、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以及上海正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企业正在进行煤制备乙=醇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成果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3)原料来源多样化。除了以传统的乙烯为原料之外,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公司和新疆天业集团利用电石炉尾气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浙江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利用MTO甲醇为原料生产乙二醇;此外,一还将建设以工业弛放气中的H2CO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工业生产装置。


    (4)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手中,近几年外资以及民营资本介入,形成了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主,民营合资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生产主体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5)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与以前小规模的一窝蜂投资方式明显不同,在新建聚乙二醇装置中,无论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还足外来资本,各投资主体都选择了规模化、技术化的投资策略,规模大多在20.0万t/a以上,大大增强了我国乙二醇的装置经济性以及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6)产能分布正在逐渐变化。以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近两年,随着我国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使得我国煤资源较为丰富的内蒙古、河南、山西以及新疆等省市的乙二醇产能增长较为迅速。


    2 新建、拟建形势


    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加上煤制备乙二醇相比煤制油、煤制烯烃的投资要小得多,产业链也比后两者短,市场需求明确,准入门槛低,推广起来更加容易,加上发展煤或天然气通过合成气制备乙二醇,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是国家鼓励类示范性项目,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建或者计划建设的煤制备乙二醇装置生产能力达到约600.0万t/a。由于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为自创技术,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工业运行考验,技术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而装置完全建成投产的可能性不大。经相关人士预测,在众多的煤化工制乙二醇项目中,2018年以前最多有一半能够建成投产,预计到2018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最多能够达到约1000.0万t/a。2014-2017年我国乙二醇新建及扩建状况见表2。





    3 进出口


    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我国乙二醇仍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进口量增加到824.62万t,同比增长约3.53%。2014年(1-8)月份的进口量为574.23万t,同比增长约5.48%。近几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数量和单价统计于图1





    3.1 进口来源


    我国进口乙二醇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加拿大、科威特、新加坡和韩国。2013年来自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为728.80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88.38%.同比2012年的682.80万t增长约6.74%。沙特阿拉伯是我国最大的乙二醇来源地,2013年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45.87%.同比增长约2.46%;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为中国台湾,进口量约占15.17%.同比增长约5.21%;居第三位的是加拿大,进口量约占8.55%,同比增长约24.88%。除此以外,中东地区的科威特和伊朗也是我国乙二醇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86%和4.96%。这主要是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其生产的乙二醇以乙烷为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因此近年来其乙二醇生产能力增长迅速,且其乙二醇几乎全部用来出口,我国则是他们最大的出口目的国。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统计见表3。





    3.2 进口贸易方式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二种贸易方式为主,2013年这二种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合计达到616.64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74.78%.同比2012年的647.44万t减少约4.76%。其中一般贸易的进口量约占49.59%,同比减少约12.1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进口量约占25.13%,同比增长约13.78%。从近几年的进口情况来看,一般贸易的进口量一直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贸易方式,但进口量有逐渐减少的发展趋势。相反,其它几种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却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贸易方式统计见表4。





    3.3 进口省市和海关


    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省市统计见表5。


    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进口海关统计于表6。





    4 供需现状及国内市场价格


    4.1 供需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013年增加到1204.08万t,同比增长约8.38%,2008-2013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28%。2005-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供需关系示于图2。





    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93.0%.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纤维,小部分用于片基、薄膜与瓶子。另外约7.0%用于生产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我国聚酯产能经过前几年的过度发展,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装置的开工率逐年下降,一些小聚酯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另外,近几年,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减少,对乙二醇等原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此外,我国纺织行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生产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等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将会放缓。由此将会导致对乙二醇需求量的减少。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乙二醇在防冻液上的应用量将会有所增长。总之,今后几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仍将会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18年我国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600.0万-1650.0万t,届时仍需要一定量的进口,但进口量将会逐渐减少。


    4.2 国内市场价格


    乙二醇作为石化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价格既受上游原料(乙烯或环氧乙烷)或更上游原料(原油或煤)等价格等的影响,又受下游聚酯行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乙二醇价格变化趋势与原油和PET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特别是2009年以后,二者保持高度一致相关性。2012-09-2014-09期间我国乙二醇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近两年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总体在较低价位运行。自2012年9月以后,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逐渐下滑,12月份下降到7700元/t。2013年1-2月,价格持续上涨,2月价格达到8600元/t,此后又逐渐下降,3月份价格下降为7800元/t,此后4-7月价格在7530-7600元/t之间波动。进入8月,市场价格出现反弹,上扬到8150元/t,同比7月份增长约7.95%。此后价格一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进入2014年,市场价格继续低迷,5月份之后开始上涨.9月份的市场价格上涨到8300元/t。其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价格跌幅较大,在技术上有反弹,价值上有回归的要求;二是前期在纺织业、聚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下,部分生产商降低开工率,以规避市场风险,再加上国内部分生产商对生产装置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降低乙二醇产量,导致社会库存下降;三是原油、石脑油行情走势上扬,以及东南亚乙二醇进口价格上涨,对行情向好形成支撑。


    随着石油价格的攀升,乙二醇生产成本将增加,同时下游PET行业的发展将拉动对乙二醇的需求。因此,从成本及下游行业需求两方面来看,都将支撑我国乙二醇价格继续走高。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中东廉价乙烷制备乙二醇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页岩气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国内煤制备乙二醇装置的陆续建成,都将对我国石油乙烯法乙二醇价格产生冲击。综合来看,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乙二醇的市场价格将将保持在较低价位运行,波动的幅度不会很大。


    5 发展趋势及建议


    (1)未来几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将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装置开工率不会太高。因此,我国乙二醇依然存在较大缺口,仍需要大量进口。现有生产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对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装置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现有装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30万t/a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但新建装置一定要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慎重决策,适度发展,不可一哄而上,尤其是采用煤化工生产乙二醇的生产装置。


    (2)未来我国乙二醇生产技术仍将是石油乙烯法路线和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共存。目前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总体还处于商业化生产前期,尚未完全成熟,在加氢催化剂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设备中一氧化碳脱氢反应器、催化耦联羰基化反应器、亚硝酸酯再生反应器等工程放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装置的耗水量、三废处理等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或改进。因此,今后应该加大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解决现有合成气羰化加氢生产乙二醇技术的难点和瓶颈,实现现有装置的满负荷运行,酌情发展新的示范工程;依托大型示范工程,重点解决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器和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器等主要设备放大、合成工艺污水处理与回用,乙二醇精馏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等问题。对于石油乙烯法工艺,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开发和使用新型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生产聚酯仍将是未来我国乙二醇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今后应该加大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油、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涂料、油墨等行业的应用开发力度,逐渐改变用途单一的局面,形成从生产到应用的有效产业链,以化解市场风险。


    (4)虽然煤制备乙二醇技术相对于传统石油路线法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中东以乙烷为原料的生产路线相比,成本优势不是十分明显。国内相关企业应该不断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避免在竞争中造成大的损失。


    (5)积极开发乙二醇生产新技术。除了煤化工路线之外,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如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碳酸乙烯酯法、合成气直接合成法、纤维素催化转化法等乙二醇合成新技术的开发,以推动我国乙二醇生产技术和聚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分享到:

友情链接

TEL:
010-84945443
统计代码申请地址:http://www.cn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