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T市场:2014年乙丙橡胶供需分析、价格走势及发展预测
[2015-07-03]
2014年是全球乙丙橡胶行业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变化”成为其关键词,集中表现在全球乙丙橡胶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压力加大,产品价格走低,未来几年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一、全球产能格局发生区域变化
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乙丙橡胶总产能达156.1万吨/年(下同),共有10个国家或地区15个公司工业化生产乙丙橡胶。与2013年相比,新增一家中石化三井弹性体公司生产商。全球乙丙橡胶总体供需保持平稳,但北美、西欧、亚洲等区域各自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从产能紧缺变为产能过剩。
多年来,全球乙丙橡胶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亚洲等地。到2014年底,全球主要区域产能分别为亚洲(日本、中国)54.4万吨、北美(美国)49.6万吨、西欧42.0万吨,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亚洲首超北美和西欧位居三者之首,而后两者近年基本保持不变。2014年全球各区域乙丙橡胶产能分布见图1。
二、产能前8强生产商排名发生变化
随着2014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新建4.0万吨乙丙橡胶装置投产,全球乙丙橡胶产能前8强与2013年相比发生了变化,中国石化首次跻身全球8强之列。韩国锦湖聚合化学公司因第三次扩能,总产能升至17万吨,跻身全球前三位。全球新的乙丙橡胶产能排行依次是朗盛、埃克森美孚、锦湖聚合化学、Dow、日本三井、狮王、Polimeri Europa和中石油,其中意大利Polimeri Europa公司与中国石油产能相同。前8强生产能力达130.8万吨,占全球乙丙橡胶总产能的88.15%,产能排名见表1。
三、中国产能剧增,市场供应量变化不大
2014年是中国乙丙橡胶行业变化巨大的一年。中国新增乙丙橡胶产能来自两个生产商,一是新建4万吨装置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另一个是新加入乙丙橡胶行列的拥有目前全球最大7.5万吨三元乙丙橡胶装置的中石化三井弹性体公司(SSME)。
截止到2014年底,由于中石化三井弹性体公司新装置的投产,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结束过去14年我国唯一生产商的历史。但随着其4万吨/年新建装置的顺利投产,中国石油仍保持了我国乙丙橡胶产能第一的位置。2014年中国乙丙橡胶生产商情况见表2。
尽管2014年中国乙丙橡胶产能提升至16万吨,但市场供应量变化不大,消费仍主要来自吉林石化公司的生产量和国外进口量。
四、进口量及消费量继续增长
2014年,由吉林石化公司3套装置供应的乙丙橡胶生产量为28092吨,2014年中国进口乙丙橡胶总量301061吨,出口量为4422吨,表观消费量达到324731吨,详见表3。
2014年,乙丙橡胶进口量首次突破30万吨大关。其中初级形状乙烯-丙烯共聚物为4.77万吨,初级形状乙丙非共轭二烯橡胶为8.2万吨,其他乙丙非共轭二烯橡胶(板、片、带)为17.13万吨。初级形状乙丙橡胶将近13万吨,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14年中国乙丙橡胶进口构成发生了变化,尽管其他乙丙非共轭二烯橡胶(板、片、带)仍占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6.91%,但初级形状乙丙非共轭二烯橡胶,即三元乙丙橡胶生胶进口比例明显下降,仅为27.24%。而初级形状乙烯-丙烯共聚物(二元乙丙橡胶)的进口量则成倍增长,占进口总量的15.85%,比2013年提高179.2%,这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研究。
2015年随着德国朗盛公司16万吨、韩国SK公司5万吨等乙丙橡胶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国内将出现供大于求的供需态势。预计2015年后,乙丙橡胶进口量将改变一直以来持续增加局面,呈现逐渐减少现象。
五、价格继续呈下滑走势
2014年,乙丙橡胶表观消费量达到32.47万吨,比2013年增加5.75万吨。但是市场价格却呈持续下降走势,以EPDM4045(日本三井产品)为例,从最高点23200元(吨价,下同)降至年底20700元。近年来中国市场乙丙橡胶4045牌号价格走势见图2。
随着中石油吉化、中石化三井这两家大型生产装置正常运行,预计2015年中国市场供应量将大幅提升,价格将继续呈下降态势。
六、消费结构没有重大变化
近年来,总体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乙丙橡胶全球发展态势,表现为在世界乙丙橡胶三大主产区(美国、西欧、日本)均呈供大于求的发展态势,其中北美、西欧的供应保持负增长,日本供应呈缓慢增长趋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需求日益增长,供不应求的态势明显。美国、西欧、中国和日本分别占世界乙丙弹性体总消费量的23%、22%、20%和8%。美国是乙丙弹性体最大输出国,其次是西欧、日本和韩国。中国乙丙弹性体进口量快速增长,是最大的进口国,2014年进口量为中国表观消费量的94.33%。近年世界乙丙橡胶供需情况及预测见表5。
2011-2016年,乙丙弹性体需求量将达150万吨。消费增长最快地区是亚洲,为7.9%;最慢西欧,约为1.5%。亚洲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仍然是中国,年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1.4%;其次是印度,达到10.8%。其他消费增长较快的还有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北美地区的加拿大成为未来5年唯一负增长国家,为-1.8%。
近年来,全球乙丙弹性体的消费结构基本变化不大,汽车仍是主体领域,约占全球总需求45%
55%,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车身和底盘部件、散热器、耐热胶管以及车门车窗挡风雨条。因此,作为一个整体,乙丙弹性体的增长严重依赖于汽车工业增长。
中国乙丙橡胶消费结构集中在汽车部件、工业制品、聚合物改性、油品添加剂等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对乙丙橡胶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40%(如汽车密封条、散热器软管、空调软管、胶垫等);工业制品占18%;聚合物改性占10%-15%;油品添加剂占10%-15%;其他方面约占12%-22%。我国乙丙橡胶消费仍然依赖于中国经济GDP的增长和汽车产量的增加,而从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看,乙丙橡胶在未来电线电缆行业中的应用也有望得以拓展。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家庭轿车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乙丙橡胶在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加上城市基本建设、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等社会公共设施的不断发展,必将拉动中国乙丙橡胶市场进入一个需求高峰。预计2011-2016年需求将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对乙丙橡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40万吨,其中汽车工业和聚合物改性仍是主要消费领域。
七、国内外一些在建装置进展顺利
由于近年乙丙橡胶市场的巨大利好,尽管乙丙橡胶目前在全球已呈现过热和过剩态势,但是仍处于投资热点胶种范畴。
2014-2017年,全球有新增产能计划的生产商主要有德国朗盛、韩国SK、韩国锦湖聚合化学、沙特SABIC等公司以及中国一些公司的投资计划。据此预计,2017年后全球乙丙橡胶总产能或将超过170万吨。
美国Dow化学公司旗下的Dow弹性体业务部正在路易斯安娜州的Plaquemine兴建世界级三元乙丙橡胶(EPDM)工厂(具体规模不详),预计2016年投产。该装置将通过组合使用Dow化学专有的最新“茂后”催化剂技术生产乙丙橡胶,装置还将利用Dow化学的大规模一体化解决方案,设定成本效益及生产效率标准。同时,该生产装置将充分利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增加乙烯和丙烯生产量的投资计划,使该公司的美国业务与美国增加页岩气供应原料机会产生联系。
日本JSR正在韩国丽水建设一套6万吨装置(隶属于韩国锦湖聚合化学),原计划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但未见其按时投产的报道。2013年年底,JSR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三元乙丙橡胶的供应体系,计划将其韩国EPDM的产能(隶属于韩国锦湖聚合化学)再扩大6万吨,并计划于2015年9月投产。
美国狮王公司也正在规划乙丙橡胶扩能计划,将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Geismar乙丙橡胶装置增加第5条生产线,新增产能为6万-8万吨。新生产线建成后,该公司EPDM总产能将超过20万吨。据悉,狮王公司在剥离路易斯安那州的丁苯橡胶装置后,将重点关注EPDM业务扩张。
此外,沙特AlJubail石化公司11万吨项目正在推进,将由美国埃克森美孚提供生产技术。国外公司新增乙丙橡胶产能计划见表6。
中国乙丙橡胶产业继续保持投资旺盛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计划未来在中国建设乙丙橡胶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商总计10余家,新增总能力超过100万吨,详见表7。
中国在建乙丙橡胶项目进展如下:
(1)德国朗盛公司设计产能16万吨项目于2012年9月5日在江苏常州滨江工业园区破土动工,目前项目建设正顺利推进。项目将采用Keltan ACE催化剂先进技术,以实现环保生产。与传统技术相比,Keltan ACE催化剂技术可以降低生产能耗,并且由于其催化效率高,无需进行催化剂萃取,还可以生产出充油EPDM和特别高相对分子质量EPDM等产品。该项目将生产10种高品质EPDM产品,以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该厂总投资约合18.5亿元,是迄今为止朗盛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2)宁波SK集团的乙丙橡胶于2012年9月动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已经进入设备吊装阶段,预计2015年投产。(3)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5万吨生产装置。装置将采用意大利FasTech公司乙丙橡胶生产技术,FasTech公司为该装置提供扩展工艺设计包转让、技术支持、工程以及技术服务。该技术转让合同已于2012年初签署,原料来自该公司在同一区域建设的甲醇制烯烃装置。装置所在地为延安富县富城镇。
(4)辽宁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投资建设的20万吨项目,已与意大利PolimeriEuropa公司签署商务合同。拟采用其悬浮工艺技术,项目总投资25亿元,将落户辽宁盘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区。
(5)中海油惠州石化分公司10万吨项目,计划引进国外先进聚合工艺技术,一期5万吨项目于2013年8月完成环评。项目将利用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CSPC)乙烯裂解装置扩能改造新增的15万吨乙烯、丙烯等作为原料资源。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
(6)奎屯-独山子8万吨乙丙橡胶项目正在运筹中,争取尽快实施。该项目是独山子工业区与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印度邓肯?戈恩卡(Duncan Goenka)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20亿元,主要是以新建乙丙橡胶生产装置为主,包括物料配备、聚合、后处理、回收、场外处理等主体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该项目2011年9月13日完成签约。
(7)万达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天弘(万达)化学有限公司9万吨项目于2012年6月在山东东营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建,目前进展顺利,建设周期2012
2015年。该项目选用了节能环保的新型装备,如45万吨气分换热装置就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复合型蒸发式冷却冷凝装置,较传统换热设备节能30%以上,把节能降耗贯彻到装置的每个环节中。
(8)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8万吨乙丙橡胶项目一期4万吨生产装置的环评报告于2013年11月完成公示。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集团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由化工二厂聚苯乙烯装置改造转产乙丙橡胶,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石化集团首套乙丙橡胶装置,也是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丙橡胶装置。该项目原计划2014年8月中交,10月份投产,但是目前该项目搁浅。另据悉,燕山石化公司800吨乙丙橡胶中试装置开工正常,月产乙丙橡胶约20吨(EPDM3280),销往国内市场。
(9)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的5万吨乙丙橡胶项目于2012年7月21日通过山东省政府的批准并予以备案,目前暂停建设。
未来几年,中国乙丙橡胶新增供应量将主要来自朗盛公司常州16万吨乙丙橡胶装置以及韩国SK公司在宁波建设的5万吨乙丙橡胶装置等。这两家公司无论从技术、生产等都非常具有竞争力。如果上述部分规划能兑现,2016年后我国乙丙橡胶产能有可能达到30万吨以上。届时我国乙丙橡胶的供需矛盾将大大缓解,或将出现供需平衡或略有剩余,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局面将会逐渐呈现。
产能变化必将带来市场变化,中国乙丙橡胶行业应积极面对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发展思路,应对正在到来的激烈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