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华峰 | 30万吨己二腈项目年内投产
[2021-07-05]
衣物、地毯、渔网中的尼龙纤维,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它们其实是由一种近乎透明的无色液体——己二腈/己二胺制成的。在重庆涪陵白涛工业园区,国内唯一一家己二腈生产基地(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就坐落在这里。
“以前,由于国外技术垄断,我国己二腈产品自主工业化生产完全是空白。”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毅介绍,这两年,重庆华峰经过小试、中试、工程化研究开发,攻克了己二腈“卡脖子”技术,成功建成首套5万吨苯法工艺生产己二腈装置。
今年4月,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上,该项技术还通过了中科院等专家的鉴定。中科院专家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己二腈产业化技术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
谢毅表示,产业园已规划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己二腈装置、30万吨己二胺装置和30万吨尼龙66装置,占地约1000亩,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20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己二腈、5万吨己二胺装置已建成投产。二期正在进行土建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据介绍,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于2010年落地白涛工业园区,由中国500强企业华峰集团投资建设,占地4000余亩,主要生产聚氨酯、聚酰胺及原料,以及铝热传输复合材料。
谢毅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华峰将重点推进30万吨尼龙66一体化项目、30万吨差别化氨纶扩建项目建设,打造产值超300亿、利税超50亿的聚氨酯和聚酰胺新材料产业集群。
重庆华峰是涪陵区材料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近年来,涪陵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除材料产业外,清洁能源产业、消费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涪陵区主导产业。
2020年,涪陵区规上工业产值1742亿元。其中,六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740亿元,占比99%;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648亿元,占比近40%。
涪陵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末,涪陵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涪陵将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材料产业集群,努力成为成渝地区“材料产业第一区”。
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品种繁多,其中PA6和PA66产量最大。2020年底中国PA6产能已突破550万吨/年,PA66产能约58万吨/年。未来,中国尼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PA66生产受到关键原料己二腈(ADN)生产技术的严重制约。国家出台了政策鼓励和推动己二腈国产化技术开发进程。2020年6月,英威达年产量40万吨的己二腈世界级工厂在上海正式启动全面建设。2020年5月,天辰齐翔举行了年产50万吨的己二腈生产装置开工仪式,首期项目包括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预计2023年投产。此外,平煤神马、阳煤集团等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探索己二腈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PA6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日趋完整,关键原料己内酰胺发展相对成熟。自主知识产权氨肟法技术的推广使得己内酰胺快速发展。2020年底总产能约559万吨/年。未来,中国己内酰胺产业仍将快速发展,新项目投资密集,预计到2025年总产能将接近1000万吨/年。同时,随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基尼龙成为热点方向,尼龙5X、尼龙1212原料生产、聚合技术、产品应用的开发与产业化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