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停产席卷多个省份
[2021-10-26]
近期,多地下发能耗双控的政策文件,各类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纷纷停产停工,多家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发布了“限电停产”的公告。江苏、云南、浙江等地限产升级的消息更是刷爆朋友圈。为何会限电停产?它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拉闸限电实质上是缺煤缺电,全国煤炭产量较2019年几乎没有新增,而发电量却在上升,北港库存、各电厂煤炭库存都肉眼可见的显著下降。缺煤的原因如下:
(1)前期煤炭供给侧改革,关了一批有安全问题的小煤矿和露天煤矿,没有上大型煤矿,在今年煤炭需求向好背景下,煤炭供应吃紧;
(2)今年出口形势很好,轻工企业和低端制造业的用电量加大,电厂是耗煤大户,煤价过高,加大了电厂生产成本,电厂提产动力不足;
(3)今年煤炭进口由澳大利亚改为向其他国家进口,进口煤价大幅提高,世界煤炭价格也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对“能耗双控”、“两高”管控的考核一直比较严格,考核结果会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
所谓“能耗双控”政策,是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的相关政策。“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分类,“两高”项目的范围是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
今年一季度和半年度,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预警等级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预警等级,被列为红色的各个地区政府对本地区的高耗能企业的管控加码得就会比较厉害。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被列为红色的一级预警。
部分地区仍存在“两高”项目盲目扩张、能耗总量不降反升等问题,在前三个季度,过度使用耗能指标。比如2020年疫情因素,各地政府向上告急,争取了不少高能耗项目,如化纤、数据中心等,到今年下半年很多项目悉数投产,导致能耗总量集聚上升,有9个省市竟然双控指标几乎都挂红灯。
限产目前成了各地管控能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外疫情的反复以及大宗商品错综复杂的走势,都让各个行业面临多样的难题,能耗双控带来的限产再度引起震荡。
对于石化产业来说,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使得需求端供应量更为紧缩。
对于耗能较高的化工行业而言,如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本就货源十分紧缺,叠加能耗双控大力出击将导致高能耗化工品供应减量,以及原材料煤炭、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推动,预计四季度整体化工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并冲击高点,企业也将面临涨价和缺货的双重压力,严峻态势仍将持续!
据统计,9月至今,67种化工品种,48种产品同比上涨,且片碱、环氧氯丙烷、醋酸乙酯、甲酸、丙烯酸等涨幅超20%。
对水泥行业来说,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煤炭价格过高,冬天取暖,用煤加大,煤炭、电力紧张程度难以得到缓解。
今年8月以来,由于需求的持续回暖加上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支撑,水泥价格一路走高;进入9月,多地水泥需求回暖并不明显,但由于广西、云南等地的双控政策带动限电限产,多地水泥企业产量大减,价格大幅上涨,出现供需双弱的局面。
本周价格弯道超车,约高452元/吨,大幅超过2018~2020年同期水平。
对于钢铁产业来说,上半年产量高涨叠加全年粗钢产量要同比下降的要求,下半年粗钢产量大幅压减已是预期之中的事;如今,双控政策再度为钢材企业带来进一步的限产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由于采暖季的到来,迎来钢铁产业的错峰停产和限产。
据我的钢铁网调研,目前江苏各钢厂都接到了能耗“双控”的指标,尽管根据各企业前8月耗能情况制定的控能指标不同,但整体力度都比较大。江苏省内的本轮限产预计将持续一个月左右时间,延续到10月15号左右,预计影响产量在230万吨左右,对省内的建筑钢材市场影响较大。
大规模的限电减产
是否存在“跑偏”现象?
面对不可避免的新一轮原料震荡、用电缺口以及可能存在的“跑偏”现象,国家也做了一番保供稳价的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联合开展能源保供稳价督导工作
督导工作以现场督导为主,重点督导有关省区、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情况,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情况,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
针对释放先进产能中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工作将深入企业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产能释放的突出问题,通过采取并行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努力增加煤炭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国家发改委:
东北采暖用煤将100%实行中长期合同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相关省区经济运行部门、面向东北区域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保供煤矿和东北地区重点发电供热企业,集中补签采暖季煤炭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此外,为切实保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重点督导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以及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等各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努力增加煤炭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国家发改委:
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
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为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煤炭、煤电安全稳定供应,有关部门要求完善燃煤电厂安全存煤制度,降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建立电煤保供工作专班,将实行淡旺季差别化存煤制度的电厂纳入重点保障范围,确保牢牢守住电厂7天安全存煤底线。电厂运行过程中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低于7天时,立即启动重点保供机制,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将在煤源、运力等方面予以重点协调保障。